2023-07-26 09:10:00 乐山人事考试网 https://leshan.huatu.com/ 文章来源:四川华图
【导读】华图乐山人事考试网同步四川华图发布:乐山省考2023下半年考试招考职位表什么时候出来,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!如有疑问请加【乐山公招考试交流群汇总】 ,更多资讯请关注四川华图微信公众号(schuatu)。
2023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预约10月发布岗位表并组织统一报名,四川省考分为上下半年,一年有两次报名机会,上半年于1月3日发布公告,2月25日笔试,下半年计划于10月报名,11月组织笔试,笔试科目为行测+申论,部分地区会加试藏语、彝语考试,部分岗位会加试专业科目,但最后笔面试折合总分为100分。
四川公务员报考职位筛选(全)
一、历年公务员考试公告及岗位表汇总
年份 | 公告发布 | 公告 | 职位表 | 大纲 | 招考人数 | 报名时间 | 考试时间 | 成绩查询 | 面试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023下 | 10月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11月 | 查看 | 查看 |
2023上 | 1月3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7089 | 1月4-10日 | 2月25日 | 2023年3月27日 | 4月20-23日 |
2022下 | 10月25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4624 | 10月26-11月1日 | 11月26-27日 | 2022年12月下旬 | 1月13-15日 |
2022上 | 2月23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8675人 | 2月24日-3月2日8:00 | 3月26日 | 4月29日 | 5月20日至22日 |
2021下 | 10月12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2335 | 10月14-20 | 12月18日-19日 | 1月18日 | 2月18-20 |
2021上 | 2月22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7145人 | 2月24日-3月2日 | 3月27日 | 4月29日 | 5月21日-23日 |
2020下 | 10月28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1074人 | 10月30-11月5日 | 12月6日 | 1月8日 | 1月30-31日 |
2020上 | 6月8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8099人 | 6月11-17日 | 7月25日 | 8月26日 | 9月17-20日 |
二、四川公务员考试流程
报名条件: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、非在职人员,年龄在18-35周岁
报名流程:网上报名-资格初审-报名缴费-职位调整-准考证打印-笔试-笔试加分-成绩查询-面试
笔试科目: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》和《申论》,每科卷面满分100分
笔试成绩: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》成绩×30%+《申论》成绩×30%+笔试加分
考试总成绩:按满分100分计算,笔试占60%、面试占40%
三、四川公务员考试内容
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,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,特别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公共科目笔试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。其中,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,考试时限120分钟,满分100分。申论为主观性试题,考试时限180分钟,满分100分。
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、言语理解与表达、数量关系、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。
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、综合分析能力、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。
四、四川公务员笔试练习题
【背景链接】
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参与的主体很多,包括党委政府、人大政协、社会组织、社区、企业等,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广大群众。社会治理要求“共建共治共享”,这三个“共”,都与群众参与息息相关。如果说“共享”直接的体现是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那么共建、共治则是重要前提。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,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。我们要紧紧抓住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使实劲、见实效,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推动建设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。
【综合分析】
从早期浙江的“枫桥经验”,再到近几年的“朝阳群众”,全国各地区政府都在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,着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事实证明,基层治理务必充分发挥群众力量。
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如何有效治理、保障发展民生,各地应有自己的做法。因为每个地区不论是风土人情,或者经济发展,再者群众需求,再到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都有着千差万别,在治理过程中,群众参与是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,群众参与高的地方,基层治理效果就好,反之则相反。
但当前,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中也不乏问题出现。一些地方存在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的现象,政府给群众办了好事实事,群众却不买账,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,群众的参与太少了,要么政策执行不透明,群众不知道;要么是政策方向有偏差,无法真正解除痛点。群众不参与就难以对症施策,更少了一份共同的责任感,自然无法深切感知政策落地的种种艰难,长此以往,就会使群众的满意度大打折扣。
【参考对策】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,要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,紧紧抓住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,这为改善基层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。
首先,加强引导,激发主人翁意识。基层干部要当好组织者,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问需于民,问政于民,关键点解决“人心”的问题,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,绘就基层治理“同心圆”。
其次,拓宽范围,实现参与广与深。针对老百姓关注的关键点领域,比如社会秩序、生活环境、文化体育、教育医疗、公共服务等方面,涉及政策制定、各个环节的具体落实时,都应该广泛听取民意,汇聚民智,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,真正接地气、通下情,让基层群众成为社会治理主角。
最后,完善制度,做好支撑和保障。健全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权利和义务,制定社区公约、村规民约,统一文化认同和制度约定,使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;与此同时,完善投入机制,推动社会治理资源向基层下移,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人、财、物等方面的必要保障。